外观
计算机网络
约 944 字大约 3 分钟
2025-03-10
一、定义与核心组成
计算机网络是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、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,由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互联系统。其核心包括三个部分:
- 硬件:主机(端系统)、通信链路(光纤/双绞线)、交换设备(路由器/交换机)和通信处理机(网卡)。
- 软件:网络操作系统、文件传输工具(如FTP)、邮件收发程序等。
- 协议:规范数据传输的规则(如TCP/IP协议族),是网络通信的核心。
二、功能与应用
1. 主要功能
- 数据通信:实现计算机间的信息传输(如文件传输、实时通信)。
- 资源共享:硬件(打印机)、软件(数据库)和数据(文件)的共享。
- 分布式处理:任务分发给多台计算机协同完成(如云计算)。
- 可靠性提升:通过冗余链路和负载均衡保障系统稳定性。
2. 应用场景
- 互联网服务:网页浏览(HTTP)、电子邮件(SMTP)、文件下载(FTP)。
- 企业网络:数据库共享、远程办公(VPN)。
- 物联网:设备互联(智能家居、工业传感器)。
三、分类与拓扑结构
1. 按分布范围分类
- 局域网(LAN):覆盖范围小(如办公室、家庭),采用高速连接(以太网/Wi-Fi)。
- 广域网(WAN):跨城市/国家,使用高速链路(如光纤骨干网)。
- 城域网(MAN):覆盖城市范围,多采用以太网技术。
2. 按拓扑结构分类
- 总线型:单根传输线连接所有节点,成本低但易冲突(如早期以太网)。
- 星型:中央节点(交换机)集中控制,可靠性高(现代局域网主流)。
- 网状型:节点多路径互联,冗余性强(广域网常用)。
四、网络体系结构
1. OSI七层模型
- 物理层:传输比特流(如光纤、双绞线)。
- 数据链路层:帧传输与错误检测(如MAC地址、交换机)。
- 网络层:路由选择与IP寻址(如路由器、IP协议)。
- 传输层:端到端通信(如TCP/UDP协议)。
- 会话层:管理通信会话(如建立/终止连接)。
- 表示层:数据格式转换(如加密/压缩)。
- 应用层:用户服务接口(如HTTP、DNS)。
2. TCP/IP四层模型
- 网络接口层:对应OSI的物理层+数据链路层。
- 网际层:IP协议实现跨网络通信。
- 传输层:与OSI传输层一致。
- 应用层:整合OSI的会话层、表示层和应用层。
五、核心协议与技术
1. 关键协议
- 应用层:HTTP(网页传输)、DNS(域名解析)、SMTP(邮件发送)。
- 传输层:TCP(可靠传输)、UDP(快速传输)。
- 网络层:IP(寻址与路由)、ICMP(错误报告)。
- 数据链路层:ARP(IP转MAC地址)、PPP(点对点协议)。
2. 新兴技术
- SDN(软件定义网络):分离控制与数据平面,实现灵活配置。
- 5G与边缘计算:低延迟、高带宽支持物联网与实时应用。
六、发展趋势
- 智能化:AI驱动的网络资源优化与故障预测。
- 安全性增强:量子加密、零信任架构应对网络攻击。
- 去中心化:区块链技术重构数据存储与传输模式。
七、经典问题与案例
- TCP三次握手:建立可靠连接的过程(SYN→SYN-ACK→ACK)。
- IP地址分配:IPv4与IPv6的地址结构与NAT技术。
- CDN(内容分发网络):通过分布式服务器提升内容访问速度。
版权所有
版权归属:NateHHX